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理教育   >   正文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3-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是受教育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大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这是我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时与专家们达成的共识,该课题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接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进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而这时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使我们的三个研究重点。在每一个重点下面又有四个具体的指标,人格化习惯需要确立一系列具体指标,我们一共列出了十二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好习惯。这十二个指标分出三组:1.做人:真诚待人、城市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表1 良好习惯的十二个指标

分组

重点指标

人格特征

做人

真诚待人

真爱

诚实守信

诚信

认真负责

责任心

自信自强

乐观

做事

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

讲究效率

效率意识

友善合作

合作

合理消费

勤俭节约

学习

主动学习

自我能动性

独立思考

独立

学用结合

勇于实践

总结反思

勤于创新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难的事情越要把它变得比较容易来做,大的事情要从细致和细小的方面来做,这样才能做成功。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不谈大才能做得大,所以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这十二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的培养,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这十二个指标主要内容见下表:

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合作中,心理学家们也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与人格培养更为接近。他们的建议是:

做人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培养研究;

2.少年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做事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责任心的培育研究;

2.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习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少年儿童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也许没这样的研究更容易探索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th (1).jpg6kW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龙岗中等专业学校)

龙岗中专微信号

   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清林中路219号

   电话:0755-28924083

   ICP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9号-1